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以下简称“央视网”)与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就以人为本的数智城市研究进行了交流。出席会议的有央视网总经理王冰松、区域融合发展中心总监罗川、上海区域总监李策以及上海区域编辑等,上海浦东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磊;上海纽约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力资源部执行主任郭纬、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关成贺、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李颖、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刘艳军、实验室研究员张婧、实验室低碳城市与低碳建筑研究课题负责人周巍、实验室低碳城市与低碳建筑研究课题高级研究助理王珺、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助理荣昱。
上海纽约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力资源部执行主任郭纬对央视网的来访表示欢迎。她介绍了上海纽约大学在教育体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学校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和央视网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一起合作,共同推动文化教育、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央视网总经理王冰松介绍了央视网的创办背景和发展历程。他指出,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新媒体机构,央视网以建设中国网络媒体领军者和全媒体综合服务国家队为目标,致力做党的声音的网络传播者、人民美好生活的视听服务者、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助力者。近年来,央视网深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以“媒体+产业”服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创新城市品牌传播,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他希望央视网能与重点实验室在城市设计和城市科学方面优势互补,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向宜居宜业宜游方向发展。
央视网区域融合发展中心总监罗川介绍了央博项目。她表示,作为央视网建设运营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着力打造汇集各类国家级文化资源的数字文化新高地。她以三星堆为例,介绍了央博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改造博物馆,使展览更加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以深圳央博展为例,说明了央博如何通过卓越的策展能力、号召力和公信力,打造深圳的数字文化新地标。罗川认为,央博可与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课题合作,通过将实体城市建筑空间与虚拟文化艺术数字空间相结合,共同助力上海文化艺术发展,提升上海作为前沿城市和世界窗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央视网上海区域总监李策表示,重点实验室的南码头、气候公园等项目与央博在数字文化方面有非常契合的合作空间。重点实验室在城市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与央视网媒体优势相结合,开启全新的合作篇章。她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真正的公共空间,首先是言说和表达,让不同的文化生态能够汇聚和交流。”这一理念与央视网的使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刘艳军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数字孪生项目。重点实验室调研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底座,并就”城市最小治理单位“召开了研讨会”。花木街道搭建的整个街道级的数字孪生底座,精准到每户每个人,实际街道管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随后,这一模式被推广至南码头街道。重点实验室借助智慧城市的手段和技术以及元宇宙的内容,提升了南码头街道的城市微网格管理,促进了城市微更新的进程,帮助南码头街道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
重点实验室低碳城市与低碳建筑研究课题负责人周巍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低碳城市课题,并对其中的五个子课题——低碳建筑、低碳园区、低碳材料、低碳交通和低碳金融进行了深入解读。此外,他还提到低碳城市课题中关于低碳城市数据要素的研究。周巍表示,希望央视网能够支持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
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关成贺和李颖表示,重点实验室希望央视网可以和实验室共同举办具有社会价值的学术活动,宣传实验室学术研究成果,共同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数智、低碳和绿色城市。王冰松表示媒体的使命是传播好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央视网期待和实验室的进一步合作。
自承担LOUD实验室“低碳城市”课题以来,周巍博士更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他成功承办了美丽中国论坛和气候城市公园两大项目。美丽中国论坛作为实验室与上海气候周联合主办的盛会,在低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广泛好评,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探讨合作的重要平台。而气候城市公园项目则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群平台,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